元器件位置圖:(66.8x66.4mm ,安裝孔距52.6x60.6mm。)

輸入輸出接口和部分接插件的說明:
1. 紅色的元器件是直接與用戶應用有關的。
2. J1,與主控制板的連接插座,使用16線壓接排線,雙線并聯連接,使用方便可靠。但要注意,這里的線號定義與原排線不同。
1腳接用戶5V主控板的正電源端,2腳接用戶12/15V主控板的正電源端(當然,1或2只能用一個)。3腳是控制部分輸入電源的地端GND1,接主控板的電源地。
4腳是故障信號輸出端Aol,正常時輸出高電平,故障時輸出接近零的低電平。5腳是故障信號輸出端Aoh,正常時輸出接近于零的低電平,故障時輸出高電平。
6是第二通道輸入信號端Vi2;7腳是第一通道輸入信號端Vi1。8是輸入信號的地端GND,接主控板輸出信號的地。
注意,2個地端GND1和GND在驅動板上是連在一起的。
3. J11和J21分別為第一、二路驅動器的供電輸入插座。供電電壓一般為24V,1腳為正,2腳為負。
4. J12和J22分別為第一、二通道驅動器的輸出端插座。1腳接柵極,2腳接發射極,3腳接集電極。
5. 用戶控制板是5V系統,相應J1輸入也是5V,這時應用短路塞將短路開關S1和S2短路。如是12V或15V系統,相應J1輸入也應該是同樣電壓,這時S1和S2必須開路(短路會損壞后級的電路)。為安全計,S1、S2短接座沒有焊上;用戶需要可在訂貨時提出;或是用戶自己用線短接。
6. 普通半橋應用時,S4、S5必須開路。
7. 普通半橋應用,S3開路時,驅動板已設定的死區時間是1μS。送入驅動器的死區時間是輸入信號的死區時間與驅動板設定值二者中的較大值。用戶可以通過外接電容C1和C2來調節。
8. 普通半橋應用,開關S3短路時,驅動板只有雙管開通互鎖,沒有額外的死區設定,此時死區完全由主控板控制。(但由于驅動器自身的延遲,所以最后輸出驅動脈沖的死區要比主控板輸出的略小0.1
-0.2μS。)
9. S3、4、5都短接時,解除驅動板對兩路信號的互鎖。兩路驅動可以獨立工作,也可以用來驅動電流型半橋電路中的兩只IGBT,驅動重疊區由主控板控制。
參數設置說明
1. 半橋應用時的死區Tdead可由電容C1和C2設定,具體關系大致是C1、C2/Tdead(pF/μS)=0/1,22/2,47/3,68/4,100/5.5,150/7.5,220/10。(2006.09.01以前的產品,由電阻R3、R5設定,具體關系是R3、5/Tdead(KΩ/μS)=22/1.4,33/2.2,39/2.7,47/3.3,68/4.5,100/6.3,220/10。)
2. 閾值電壓Vn可由電阻Rn設定,具體關系大致是Rn/Vn(KΩ/V)=∞/9.2,220/8.7,100/8.2,68/7.8,47/7.3,33/6.7,27/6.3,22/5.8,18/5.4,15/5.0,12/4.4,10/4.0,8.2/3.5,6.8/3.1,4.7/2.3。為安全起見,用戶調試時可以先接比預算值稍小的電阻,提高保護靈敏度。
3. 盲區Tblind可由電容Cblind設定,關系大致為Cblind/Tblind(pF/μS)=0/1.2,22/1.8,47/3.0,68/4.2,100/6.2,150/9.2。一般情況可設置在2-4μS。
6. 軟關斷時間Toff可由電容Coff設置,關系大致為Coff/Toff(nF/μS)=0/4,2.2/5,4.7/6.2,10/8.6,15/10.6。
7. 故障后重新啟動時間Trst可由電容Crst設置,關系大致為Crst/Trst(nF/mS)=0/1.15,1/2.3,2/3.45,基本線性關系。電容Crst不宜超過10nF。
8. 兩只隔離反饋二極管Dhv應選用高壓快恢復管,板上預裝的是FR107,用戶也可以更換速度更快的,如HER107、MUR1100等。如果用戶覺得一只耐壓不保險,也可以將一只換成兩只串聯,板上已預留有相應位置。
9. 柵極驅動電阻Rg在板上有4個并聯位置,預焊的33Ω/0.25W是為廠家測試用的,用戶應根據自己的情況換接合適的電阻,一般可用幾只1W的金屬膜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值不能小于3/1.5Ω(989/962)。
應用連接圖